最近好多車友都在討論「趙筆畫」這個話題,其實就是講法拉利488 Pista這台車的改裝風格啦!說到Pista這個義大利文,原意是「賽道」的意思,所以這台車從骨子裡就是為性能而生的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台猛獸的一些小知識,還有常見的改裝方向,讓想入手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。
先來看看488 Pista和普通版488的主要差異:
規格項目 | 法拉利488 GTB | 法拉利488 Pista |
---|---|---|
引擎輸出 | 670匹馬力 | 720匹馬力 |
0-100km/h加速 | 3.0秒 | 2.85秒 |
車重 | 1475公斤 | 1280公斤 |
空力設計 | 標準版 | 賽道優化版 |
很多台灣車主最愛改的就是Pista包圍,因為那個前保桿的進氣口設計真的帥到沒朋友!不過要提醒大家,改裝這種高性能車的包圍不是隨便裝上去就好,還要考慮到空氣力學的影響。我認識的幾個玩488的車友都說,改完Pista包圍後,高速行駛時的下壓力感覺明顯不一樣,過彎更穩了。
內裝部分也是很多人著墨的重點,原廠的Pista版本已經用了很多碳纖維材質來減重,但台灣不少玩家會再升級成更競技化的配置。像是換裝碳纖維賽車座椅、Alcantara麂皮方向盤,甚至連排檔座周圍的飾板都改成碳纖維的。有個在台北開改裝廠的朋友跟我說,他們最近就接了好幾台488要改Pista風格的case,光是碳纖維部件的訂單就接不完。
說到性能提升,Pista版本的3.9升V8雙渦輪引擎真的不是蓋的。有些車主會再透過ECU調校、換裝高流量進氣系統來榨出更多馬力。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種等級的改裝最好找有經驗的店家,畢竟這台車的電子系統很複雜,亂改可能會亮一堆故障燈。台中就有一家專做法拉利改裝的廠商,他們有原廠診斷電腦,改起來比較安心。
趙筆畫怎麼數?教你簡單計算姓名筆畫數
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趙筆畫怎麼數?」,其實計算姓名筆畫數一點都不難啦!不管是算命、取名字還是單純好奇,掌握這個小技巧都很實用。今天就來分享超簡單的筆畫計算方法,讓你不用再上網查半天,自己就能輕鬆搞定。
首先要知道,中文字的筆畫數是根據「標準字形」來計算的,不是隨便寫寫就算喔!像是「趙」這個字,很多人會以為是12畫,但其實正確是14畫。因為「走」字旁要算7畫(走之底要分開算),加上右邊的「肖」7畫,總共就是14畫啦!下面整理幾個常見姓氏的筆畫數給大家參考:
常見姓氏 | 正確筆畫數 | 常見錯誤算法 |
---|---|---|
趙 | 14 | 誤算為12 |
陳 | 11 | 誤算為10 |
林 | 8 | 正確 |
黃 | 12 | 誤算為11 |
計算筆畫的時候要注意幾個重點:第一,部首要分開算,像「氵」是三點水算3畫,「艹」是草字頭算6畫;第二,連筆的字要拆開算,比如「為」字看起來像一筆完成,但實際要拆成「爪」和「象」兩部分來計算。建議大家可以準備一本標準筆畫字典,或是用手機APP輔助確認,這樣才不會算錯喔!
如果是算名字的總筆畫,記得要把姓氏和名字分開計算後再加總。比如「趙小明」就是趙14畫 + 小3畫 + 明8畫 = 總共25畫。有些人會問那「小」字為什麼是3畫?因為「小」字的正確寫法是先中間一豎,再左右兩點,所以是3畫沒錯。這些細節可能跟小時候學寫字的習慣不太一樣,要特別注意。
為什麼要算趙筆畫?姓名學的基礎知識
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取名字到底要不要算筆畫啊?」其實姓名學中的筆畫數真的很重要耶!台灣人常說的「天格、人格、地格」就是靠姓名筆畫推算出來的,這些數字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、運勢甚至健康。像「趙」這個姓有14畫,在姓名學裡屬於比較強勢的數理,搭配名字時就要特別注意平衡。
傳統姓名學認為,每個字的筆畫數都有對應的五行屬性(金木水火土),這些屬性會互相生剋。比如說:
筆畫數 | 五行屬性 | 代表意義 |
---|---|---|
1、2 | 木 | 成長發展 |
3、4 | 火 | 熱情活力 |
5、6 | 土 | 穩定包容 |
7、8 | 金 | 堅毅果斷 |
9、0 | 水 | 智慧流動 |
很多長輩幫小孩取名字時,會特別避開「凶數」筆畫,像是34畫(破家亡身)或28畫(遭難不測)這些。不過現在年輕爸媽比較隨性,覺得好聽順口就好。但你知道嗎?連「菜市場名」的筆畫數也暗藏玄機,像是「怡君」這個組合,人格23畫在姓名學裡是「旭日東昇」的吉數,難怪這麼多人取。
實際算筆畫的時候要注意,有些字的寫法會影響總數。像是「黃」字,台灣常用的是12畫的寫法,但簡體字只有11畫。還有「陳」字,左邊「阝」算2畫,右邊「東」算8畫,加起來是10畫。這些細節都會影響最後的數理分析,所以找專業老師算名字時,他們都會拿出厚厚的康熙字典來確認正確筆畫數。
「趙字筆畫到底有幾劃?常見爭議解析」這個問題看似簡單,卻讓不少人在寫字或查字典時產生疑惑。其實會出現爭議,主要是因為計算筆畫的方式不同,有些人算的是實際書寫的筆順,有些人則是參考字典的標準。今天就來幫大家釐清這個常見的疑問,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判斷技巧。
先說說最常見的兩種算法:一種是依照教育部《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》的規範,另一種則是民間習慣的寫法。以「趙」字為例,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,走之底的寫法在不同場合可能會有差異。這就導致了有人算14劃,有人卻算出15劃的情況。其實關鍵在於「走之底」的第二筆,到底要算一筆還是兩筆。
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不同來源對「趙」字筆畫的認定:
來源 | 筆畫數 | 主要差異點 |
---|---|---|
教育部標準字體 | 14劃 | 走之底第二筆為連筆 |
傳統楷書寫法 | 15劃 | 走之底第二筆分開計算 |
部分民間手寫習慣 | 14-15劃 | 依個人書寫風格而定 |
平常在寫字的時候,其實不用太糾結這個問題,因為兩種算法都有人用。但如果是參加考試或正式文件,建議還是以教育部的14劃為準。畢竟現在學校教的和官方文件都是採用這個標準。有趣的是,如果你去查不同的字典,可能會發現連字典之間都有出入,這就更讓人困惑了。
說到實際應用,像是取名算命或寫書法時,筆畫數的計算就顯得更重要了。有些命理老師會堅持要用15劃的算法,認為這樣才能準確計算五行。而書法愛好者則可能為了字體美感,選擇把走之底寫得比較開,自然就會多出一劃。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中文書寫的奧妙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