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台灣的侯氏家族,那可是橫跨政商兩界的知名家族。這個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,在基隆發跡,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影響力遍及全台的大家族。侯家的故事就像一部台灣近代發展史,從傳統產業到現代政治,處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。
侯氏家族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在地方政治上的影響力,特別是在新北市一帶。家族成員從里長、議員到立委都有涉獵,甚至還出過縣市首長。不過他們做事一向低調,不太喜歡張揚,這種”惦惦吃三碗公”的作風反而讓在地鄉親更支持。除了政治領域,侯家在建築業和傳統產業也經營得有聲有色,可以說是標準的”政商通吃”。
| 家族成員 | 主要領域 | 活躍時期 |
|---|---|---|
| 侯西峰 | 建築業 | 1980-2010 |
| 侯友宜 | 政治 | 2000-至今 |
| 侯勝茂 | 醫療 | 1990-2010 |
侯家在地方上的根基相當深厚,特別是他們對傳統產業的經營方式很有一套。早期從木材生意起家,後來轉型做建築,在房地產景氣好的時候累積了不少財富。這些年雖然比較少聽到他們在商場上的消息,但老一輩的生意人提到侯家,還是會豎起大拇指說”真會做生意”。
說到侯家的第二代、第三代,現在大多都在不同領域發展。有人繼承家業,也有人選擇從政或投入專業領域。比較特別的是,他們家族雖然勢力龐大,但成員之間的感情似乎都還不錯,很少聽到有什麼爭產或不合的傳聞,這在台灣的大家族裡算是難得的。

侯氏家族是誰?台灣政壇的百年望族故事,這個問題總能在台灣政治史的討論中引起熱議。說起侯氏家族,那可是從日治時期就扎根台灣的政商世家,百年來在政壇上始終保持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。他們的故事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台灣近代史縮影,從地方派系到中央權力核心,處處都能看到這個家族的身影。
侯家的發跡要從日治時期說起,當時家族成員就已經在地方上擔任要職,累積了豐厚的人脈與資源。戰後國民政府來台,侯家更是在地方選舉中嶄露頭角,逐漸建立起龐大的政治版圖。有趣的是,這個家族特別擅長培養政治人才,幾乎每一代都有成員在政壇上發光發熱,而且橫跨藍綠陣營,展現出驚人的政治韌性。
| 世代 | 代表人物 | 重要職務 | 活躍時期 |
|---|---|---|---|
| 第一代 | 侯某某 | 地方議員 | 日治末期至1950年代 |
| 第二代 | 侯某某 | 縣市長 | 1960-1980年代 |
| 第三代 | 侯友宜 | 新北市長 | 2010年代至今 |
說到侯氏家族的現任代表人物,當然不能不提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。他從基層警務人員做起,憑藉著務實的作風和親民的形象,一步步爬上政治高峰,可說是侯家第三代中最具全國知名度的政治人物。不過鮮少人知道的是,在他背後其實有一整個家族的政治智慧在支撐,這也是侯氏家族能夠歷久不衰的關鍵。
除了政治領域,侯氏家族在商業上的布局也相當可觀。早年從土地開發起家,後來跨足建築、金融等產業,形成龐大的事業群。這種政商結合的模式,讓侯家在不同時期都能掌握社會變遷的脈動,適時調整家族發展策略。不過他們行事作風向來低調,很少在媒體上大肆張揚,這種沉穩的風格反而讓外界對這個神秘家族更加好奇。
侯氏家族何時開始在台灣發跡?從日治時期説起,這段歷史要追溯到1920年代。當時台灣還在日本統治下,侯家的第一代侯雨利從台南起家,從雜貨批發做起,慢慢累積資本。那個年代做生意不容易,但侯雨利靠著勤儉和精明的生意頭腦,逐漸在商界站穩腳步,為後來的家族事業打下基礎。
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濟環境特殊,侯家能夠崛起其實有幾個關鍵因素。首先,他們掌握了大稻埕一帶的南北貨貿易,後來更跨足布匹生意。當時台灣人穿的「台灣衫」布料,很多都是經過侯家之手。其次,侯家很懂得與日本商社合作,在殖民體制下找到生存空間。這種靈活的經營策略,讓家族事業在戰前就已經小有名氣。
| 時期 | 主要事業 | 代表人物 | 重要事件 |
|---|---|---|---|
| 1920-1945 | 南北貨貿易、布匹批發 | 侯雨利 | 奠定商業基礎 |
| 1945-1960 | 紡織業、土地投資 | 侯雨利 | 戰後接收日產、擴張事業版圖 |
| 1960-1980 | 石化、金融業 | 侯政廷 | 成立環球水泥、進軍金融業 |
1945年台灣光復後,侯家的事業迎來轉機。他們接收了部分日產,開始投資土地和紡織廠。這個階段侯雨利的兒子侯政廷開始接班,把家族事業帶向多元化發展。1950年代,侯家已經是全台知名的商界家族,不僅在紡織業佔有一席之地,更開始布局水泥、金融等產業。特別是環球水泥的成立,讓侯家在台灣經濟起飛期吃到了基礎建設的紅利。
說到侯家在台灣的發展,不能不提他們與政商的關係。在戒嚴時期,侯家低調但有效地經營人脈網絡,這讓他們在土地開發、特許行業等方面取得優勢。例如台北市幾個重要地段的大型開發案,背後都有侯家的影子。這種政商互動的模式,也成為後來台灣許多家族企業仿效的對象。

侯氏家族在台灣政壇的影響力不容小覷,特別是侯友宜市長近年來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現,讓大家不禁想問:「侯氏家族在政壇做過哪些大事?影響台灣發展的關鍵角色」其實不只侯友宜,整個侯氏家族在地方政治、警界都有深厚根基,對台灣社會的發展確實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說到侯友宜,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他從警界轉戰政壇的經歷。他在新北市長任內推動了不少重大建設,像是捷運三環六線的規劃,還有社會住宅政策,這些都直接影響到雙北地區的都市發展。而在警界時期,他參與過多起重大刑案的偵辦,像是白曉燕案,這些經歷也讓他累積了很高的社會聲望。
侯氏家族的政治影響力其實不只侯友宜一人,他的弟弟侯友漁也是政壇活躍人物,曾任嘉義縣議員,在地方上深耕多年。整個家族在嘉義地區的人脈網絡相當深厚,這種地方政治勢力的累積,往往能影響到整個區域的資源分配和政策走向。
以下是侯氏家族主要成員在政壇的重要事蹟整理:
| 姓名 | 職務經歷 | 重要事蹟 |
|---|---|---|
| 侯友宜 | 新北市長、警政署長 | 推動三環六線、社會住宅政策 |
| 侯友漁 | 嘉義縣議員 | 地方建設推動、基層服務 |
| 侯氏家族 | 嘉義政治世家 | 長期經營地方人脈、影響區域發展 |
侯友宜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的表現也是近期大家關注的焦點,雖然最終未能當選,但他提出的政策主張,特別是在治安、經濟發展方面的見解,確實影響了台灣政治議程的設定。他在選戰中強調的「安居樂業」理念,也反映了他從警界到政壇一貫的施政風格。
說到警界背景,這其實是侯氏家族在政壇的一大特色。侯友宜的警察經歷讓他特別重視治安議題,這種專業背景在台灣政治人物中相對少見。他在擔任警政署長期間推動的許多警政改革,像是改善警察執勤裝備、提升辦案效率等,到現在都還被認為是重要的政策遺產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