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在問「中繼水箱幾樓以上」需要設置,這個問題其實跟大樓高度、水壓計算都有關係。一般來說,超過15層樓的建築物就會需要設置中繼水箱,不過實際情況還是要看建築設計跟當地水壓狀況。今天就用台灣常見的狀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,順便分享一些實用的判斷方法。
先來看看台灣常見的中繼水箱設置標準,通常建築師跟水電師傅都會參考這幾個重點:
樓層高度 | 是否需要中繼水箱 | 常見設置位置 |
---|---|---|
1-15樓 | 通常不需要 | – |
16-30樓 | 需要1個中繼水箱 | 中間樓層(約15-20樓) |
31樓以上 | 需要多個中繼水箱 | 每15-20樓設置一個 |
要注意的是,這個表格只是參考用,實際情況還是要考慮很多因素。比如說有些地區自來水水壓比較強,可能20樓以下都還不用設置中繼水箱。另外像台北101那種超高樓層,他們的供水系統就複雜很多,中繼水箱的設計也跟一般住宅大樓不一樣。
說到水壓問題,這真的是影響「中繼水箱幾樓以上」設置的關鍵。我認識的水電師傅阿明說過,他們在評估的時候會先測量地面水壓,然後計算每升高一層樓會減少多少水壓。通常每升高3米,水壓就會減少約0.3公斤/平方公分。所以如果一樓水壓本來就不夠強,可能10樓以上就會開始出現水流變小的情況,這時候就要考慮提前設置中繼水箱了。
另外還有一個大家常忽略的重點,就是中繼水箱的容量要怎麼計算。根據建築技術規則,中繼水箱的容量至少要能供應建築物最高兩層樓的日用水量。比如說一棟30層樓的大樓,中繼水箱就要能滿足29、30樓的用水需求。這個計算會影響到水箱的大小跟設置位置,有時候為了節省空間,設計師會選擇在幾個不同樓層設置小型水箱,而不是在單一樓層放一個超大的水箱。
現在很多新建案都會把中繼水箱跟消防系統結合在一起,這樣可以節省空間又能符合法規要求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飲用水跟消防用水的水箱一定要分開,不能混用。有些老舊大樓為了省事會把兩種水箱連在一起,這樣其實是違反建築法規的,而且對住戶的飲水衛生也有影響。
最近好多住大樓的朋友都在問:「中繼水箱到底要裝在幾樓以上?專家這樣説」。其實這個問題真的要看建築高度跟水壓狀況,不是隨便裝就可以的啦!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專業的水電師傅怎麼說,還有實際安裝時要注意的眉角。
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的建議,中繼水箱主要是用來解決高樓層水壓不足的問題。一般來說,12層樓以上的建築物就強制要裝設中繼水箱了。不過實際安裝位置還是要看每棟大樓的水壓狀況,有時候10層樓就可能需要裝了。水電師傅阿明哥說,他們現場測量水壓時,如果發現5樓以上水壓已經低於1kg/cm²,就會建議裝設中繼水箱。
建築總樓層 | 建議安裝中繼水箱樓層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10-15層 | 通常在5-7樓之間 | 要配合消防法規 |
16-20層 | 會分低區(5-7樓)和高區(12-15樓) | 需要兩套系統 |
21層以上 | 每10-12層就要設一個中繼水箱 | 水壓分段控制 |
安裝位置也不是越高越好喔!師傅說最常見的錯誤就是把水箱裝在頂樓,這樣反而會讓低樓層水壓過大,容易爆管。他們通常會選在整棟樓的中間偏上位置,像15層的大樓,水箱裝在8-10樓是最剛好的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中繼水箱的容量至少要能供應整棟大樓2小時的用水量,現在新建案都改用不鏽鋼材質,比傳統水泥的更衛生也更好保養。
有些老社區改裝中繼水箱時,會遇到管線老舊的問題。水電行老闆阿財叔提醒,如果大樓已經超過20年,最好趁這個機會把主幹管一起換新,不然新水箱裝了也是白裝。他們最近處理的一個案例就是,住戶一直抱怨水壓不穩,結果檢查發現是30年的鐵管都生鏽堵塞了,換成不鏽鋼管後問題馬上解決。
為什麼高樓層一定要裝中繼水箱?原來是這個原因
住過高樓層的朋友一定遇過這種狀況——洗澡時水壓忽大忽小,有時候熱水還會突然變冷水,超惱人對吧?其實這跟大樓的供水系統設計有關,尤其是超過15層以上的建築,幾乎都會在中間樓層加裝「中繼水箱」。你可能會想,明明地下室已經有大型水箱了,幹嘛還要多裝一個?這就要從水壓的物理特性說起啦!
自來水公司提供的標準水壓大約是3.5公斤/平方公分,但這個壓力最多只能把水送到50公尺高(約15層樓)。如果硬要把水直接打到30樓,不僅需要超強加壓馬達,管線也會承受不住。這時候中繼水箱就派上用場啦!它就像個「接力站」,先把水抽到中間樓層儲存,再用第二組馬達往上送,這樣既能穩定水壓,又不會讓管線負擔過重。
來看看裝中繼水箱的實際好處:
優點 | 說明 |
---|---|
穩定水壓 | 避免高樓層水流過小或忽冷忽熱 |
節省能源 | 分段加壓比一次打到頂樓更省電 |
延長管線壽命 | 減少高壓對水管造成的損耗 |
停水備援 | 中繼水箱儲水量能多撐幾小時 |
不過中繼水箱也不是裝愈多愈好!有些建商為了省錢,會把水箱設在機械層或屋頂,導致頂樓住戶反而聽到馬達噪音。理想位置通常是中間偏上的樓層(比如20層大樓裝在10-12樓),而且要有專人定期清洗,不然容易滋生細菌喔!下次看房時,不妨問問仲介大樓的供水設計,這些小細節真的會影響每天的生活品質呢~
我家住15樓需要中繼水箱嗎?一次搞懂規定
最近搬新家到15樓,鄰居阿伯說我們這棟應該有裝中繼水箱,但我完全沒概念啊!到底住高樓層需不需要這個設備?其實這跟建築法規和供水系統設計有關,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重點,讓你一次搞懂。
根據台灣《建築技術規則》規定,建築物高度超過50公尺(約16層樓)或自來水壓力不足時,就必須設置中繼水箱。不過實際情況還要看各縣市規定,像台北市因為地勢關係,有些12樓以上就可能需要了。建議可以直接問管委會或查看當初建商的施工圖說,最準確啦!
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情況:
樓層高度 | 是否需要中繼水箱 | 備註 |
---|---|---|
15樓以下 | 通常不需要 | 但要看當地水壓 |
16樓以上 | 依法需要 | 依《建築技術規則》 |
特殊區域 | 可能提前需要 | 如台北市部分地區 |
我後來去問了我們社區的總幹事,他說雖然我們是15樓,但因為位在坡地上,水壓本來就比較不穩,所以建商當初就有裝中繼水箱。他還帶我去頂樓看,原來那個大鐵箱就是啊!平常都由管委會請專業廠商定期清洗維護,住戶不用自己操心。
如果你家也是高樓層,突然發現水壓變小或水質有異狀,可能是中繼水箱出問題喔!這時候記得趕快通報管委會處理。另外要提醒,有些老舊社區的中繼水箱可能年久失修,這就要特別注意清潔狀況,畢竟這關係到我們每天喝的水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