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Jul. 25. 2020

    一窺貝聿銘的家

     

   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─貝聿銘(I. M. Pei)和他的愛妻盧淑華(Eileen Loo)。在紐約這處小洋樓居住了45年,度過每一吋溫柔歲月、銘心的回憶,直至他102歲逝世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坐落於曼哈頓的薩頓廣場(Sutton Place)聯排別墅,可溯源至1973年,從老羅斯福總統(Theodore Roosevelt)的堂哥購得了這套房子。隨後,便澆注自身的理念哲詩,對房屋外內部進行了大規模改建翻新;貝聿銘其中一個代表性的建築精神是「讓光線做設計」,這一點在他的私宅裡體現得淋漓盡致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透過大量落地窗,就像是一個天然畫框,使窗外的靈動四季,皆被盡收眼底,幻化成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畫作。還引入了舒緩和諧的煦煦陽光,讓那一首首田園詩於室內發酵,譜出真實的生活樣貌。而貝聿銘親自設計的壁爐,也為整個房間增添了不少暖意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餐廳的椅子皆來自現代家具設計開拓者索耐特(Michael Thonet)的作品,每一把都是經典之作。此外,一扇通往花園的玻璃門,傳聞貝聿銘夫婦時常在宴客後,和朋友們在花園裡談笑風生,配上羅斯福島、東河的美景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作為景觀設計師和植物學家的盧淑華(Eileen Loo),在花園裡種滿了奼紫嫣紅的鮮花,將滿園春色鎖在這片小小的天地裡。每當花香四溢時,貝聿銘喜歡開一瓶紅葡萄酒,或是小酌一杯馬丁尼,幽靜地享受一場午後時光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除了是位收藏家,屋內擺放許多珍藏藝品;貝聿銘還是一位嗜書如命的書蟲,擁有自己的圖書館。但他沒有特別訂製名牌書櫃,而是將壁櫥改造成一面書牆,並添加許多櫃子來存放過期的舊雜誌和報紙。茶几則是密斯凡德羅(Mies van der Rohe)的經典作品之一,散發濃厚的包浩斯風格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最充溢貝式風格的一偶,當屬這連接4層樓、直通天井的螺旋樓梯,彷若雕塑般深邃而優雅,氣派與內斂並存。樓梯頂部還巧妙地設有一塊幾何形天窗,讓整個宅邸浸潤在灑下的陽光之中,而這種經典採光設計,也讓人不禁聯想起其一著名作品─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風格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相較他那磅礡如交響樂的設計作品,貝式私宅則像清脆小調,彷彿穿透紙頁而來,教人猝不及防。而屋內那些價值連城的珍藝品,也只是某個午後─「談笑有鴻儒,往來無白丁」,與名人雅士賭書潑茶互贈的墨寶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屋內屏棄一絲一毫的贅飾,從二手市集購回的小物件、沙發已磨損破舊;但卻溢滿著「貴」,一種藝術的貴,知識的貴,氣質的貴,代表著屋子主人的涵養、知識和審美,貝聿銘告訴我們,在他眼中,什麼才是真正的奢華。